观点分享 | 凯文·凯利:AI时代刚刚开始,一切为时未晚
推动企业和产业加速成长,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蓄势赋能。6月16日,由苏州科技商学院与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以下简称“高金”)联合举办的“科技大讲堂”在苏州成功举办,来自海内外的政府代表、专家学者和商界领军人物齐聚苏州,共论科技创新与金融发展的深度融合,为科技型企业插上加速腾飞的翅膀。
专家大咖汇聚苏州
解锁科技、创新与金融前沿趋势
01AI与数字科技未来
著名科技杂志《连线》(WIRED)创始主编、知名科技预言家凯文·凯利( Kevin Kelly)以《AI与数字科技未来》为主题进行了分享。
AI不仅限于单一形态,而是涵盖众多具有不同能力和思维方式的实体。
AI的真正价值在于提供与人类差异化的思维方式,帮助人类超越常规认知,开启创新视角。
AI的创造力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机械式的创造,一种是比较复杂和成熟的创造,也就是像天才一样的创造。
AI会爬山但还没有能力完成造山这样一个工作,它最擅长“1000小时”。目前的大语言模型(LLMs)能够快速达到各个领域中的平均水平,尚不能做出领域突破。
现在的AI还不适应非常复杂的问题,需要一步一步把复杂的任务分解成一个小的任务,帮它构建思路链。
AI就像是通用的个人实习生,我们要训练他们的思维,训练他们去做越来越复杂的工作,也必须要去鼓励他们,从而使他们做得比平均更好。
你的收入将取决于你与AI的合作效果。你不会被AI取代,但可能被使用AI 的人取代。
AI技术应被视为增强人类能力的工具,是补充而非替代品,未来“AI+”是主流,例如AI+医生,AI+老师,AI+程序员,AI是让各行各业的工作更高效。
AI并不是新鲜事物,已经发展了50多年,近年来新的发展是源于大语言模型和对话式用户界面等领域的发展。
AI的接口可能比AI更有价值。AI的接口让AI成为一个商品。
我们现在能够从AI中获得廉价的预测力,但未来有两个领域值得去关注,一是内部流程使用AI,二是外部进行产品设计时使用AI。
当我们把AI带入学校的时候,最为激动的不是学生,而是老师,同理,使用AI获益更多的是医生和管理者。
AI能够通过人类的反馈把工作做得更好,但AI的本质是做好我们不知道如何实现的工作,实现另一个层面的创造性。
首先使用AI的是年轻的公司,而不是大型公司,因为使用AI需要改变组织形式,年轻公司做起来更容易。
想成为AI驱动的公司,不能跳过云计算的步骤。要实现完全基于AI的工作流程,需要首先迁移上云,进入云计算时代。
AI的爆发依赖于基础设施建设,芯片与服务器是AI时代的“水”。
AI的适配需要组织重构。要充分适配人工智能,今天的组织都需要深度重构,而不仅仅是加入AI模块,公司、政府、科研机构等在AI的适配上都没有捷径。
AI一旦超越人类水平,并没有发生指数级增长,它的增速会放缓,但我们没有很好的衡量工具进行准确衡量。
未来,个人与组织的竞争力将部分取决于利用AI的能力。新的时代刚刚开始,一切为时未晚。
学员笔记
02自主创新和产研融合
中国工程院院士、轻合金精密成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原副校长丁文江在主题演讲中强调了自主创新和产研融合的重要性。
从模仿到自主创新,这就是目前的形势。
中国AI发展很厉害,但AI的两个核心:算法和算力被“卡脖子”了。
中国经济的上半场可以用“向下拓展”四个字概括,是模仿、跟踪、消化、吸收的过程,最后产生的结果是大批量、低成本、占领市场。
中国经济的下半场是“向上溯源”,从自主创新的角度来说,核心是硬科技,是根技术,在整个学科里面,材料和信息是最要重视的两个学科。
自主创新需要的时间长,以材料为例,一款完全从根上、原理上都是自主创新的材料,没有十年做不成,甚至需要二十年,这是一件需要大投入的事情。
产研融合会让“研”能够更好地聚焦,产业是应用研究的起点和终点,产研一定要融合,目前而言,重点是10-0,10-0也是从0开始。
企业必须是市场主体,要感知市场、反馈研发、开发产品、形成商品,形成机制。
世界一流的企业怎么来?要靠自主创新而成,而自主创新一定是应人才环境而兴。
自主创新首先一定是从进口替代入手,进口替代倒逼自主自立,解决“卡脖子”问题。
在进口替代的同时,需要跟进更新换代,利用我们的优势改造进口替代,形成我们的自主自强。
现在这段时间是跟原来的时间完全不一样,一句话,当潮水退下去的时候你才知道哪几块石头是冒出来的。
03打造卓越的科创企业及背后的金融逻辑
高金教授、EED项目学术主任及执行主任蒋展就当下新质生产力和金融强国的时代大背景下的IPO、企业融资供需以及并购市场的挑战和机遇进行了深刻解读。
监管政策背后的逻辑,一是提高供给侧质量,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提振大盘整体市值;二是支持硬科技企业,优化科技企业的上市融资环境,推进科技企业的并购重组。
并购作为应对当下资本市场环境的选择之一,可以成为企业成长和应对短期挑战的一个很好的工具。
企业通过借助资本力量,再结合自身的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协同发展,从而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企业需要重新审视自身发展路径,构建差异化策略,如技术创新、业务模式调整、资本发展多元化以及充分利用外部生态资源等。
在科创大时代,政府、企业、研究机构和高校需携手合作,共同推动科技、产业和金融的融合发展,以应对挑战,把握机遇。
圆桌对话论产融
助推科创企业加速发展
圆桌对话环节,在蒋展主持下,丁文江与浦发硅谷银行行长陆珏,璞跃中国首席执行官、管理合伙人与执行董事徐洁平,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特聘教授、博导,思必驰公司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家俞凯,围绕“‘科+创+金融’深度融合,点燃科技型企业加速发展”展开深入探讨, 分享了对当前科技创新生态的前沿见解与应对策略。
与会嘉宾建议,要发展好新质生产力,必须要解决好的能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产关系。
在科技成果的创造阶段就应该考虑其实用性和市场需求,产业方和需求方在源头共同参与,使得成果一经创造就能被有效利用,即从10(成熟技术)到0(实际应用)的转变,而不是从0(初始概念)到1(初步实现)。如果确实需要进行科技成果的转化,那么应该由市场企业来主导,因为它们更接近市场,能够更准确地识别和解决市场的实际需求和痛点。
中国现在不缺创新的苗子,缺的是有情怀有胸怀有眼光,而且坚韧不拔的企业家。教授创业成功难,团队很重要。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全面覆盖所有事情,要依据企业自身的发展规律,形成一个稳定团结能一起背靠背奋斗的团队,团队要有共同的理念,对基础研究与产业技术发展之间的认知一定要一致,有矛盾的时候,市场说了算,实践说了算。
科创需要一片好的土壤,金融可以提供资金和资源,助力科创企业的成长,而企业需要有持续创新的能力,要找到市场,在商业化和不断寻找商业化的路上,团结机构、政府等可以团结的各方力量,拥有国际化视野,合理规划融资节奏,为长远发展蓄力。
针对金融在科创中的作用,与会嘉宾指出,一个健康的金融体系应该是互补的多层次的,尤其是中早期要以股权为主,同时配合专业型的科技银行,才能够支持科创企业健康发展。
苏州科技商学院携手高金
共筑金融科技产教融合新平台
本期科技大讲堂以“新技术新产融,助力新质生产力”为主题,旨在促进科技创新和金融领域的深度融合,助推新质生产力的高质量发展。苏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陈雪荣,高金执行院长、会计学教授程仕军出席活动并致辞。
陈雪荣在致辞中表示,他代表苏州科技商学院向参加活动的各位嘉宾、各位同学表示热烈欢迎。他认为科技大讲堂是一场科技与智慧的盛宴,希望通过这次思维的碰撞,充分激发创新创业的火花,进一步加速产业发展、企业成长,助力苏州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走在前、做示范。
程仕军认为,苏州科技商学院在培育兼具科技知识与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方面与高金的育人理念高度一致,期望双方通过深化合作,在培养科创金融创新人才、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搭建一个交流思想、分享经验、共谋发展的平台,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贡献力量。